10月CPI同比增2.5% 居民居住類消費支出上升迅速
2018-11-10 11:43:4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居住類消費正成為全國居民最大的消費支出內容。
國家統計局11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分別同比上漲2.5%、3.3%。其中, 居住類消費占CPI權重為22%左右,已經超過食品消費的19%左右的權重。并且,該態勢已經維持了多月。
2018年以來居民居住類消費支出上升迅速。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同比增長12.2%,高于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增長8.7%的數字。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居民居住消費支出快速增長,主要原因是房租上升快。目前統計部門公開的居民居住消費支出增速數據與實際房租上升的數據吻合。“未來若要降低房租漲幅,還需加快供應,特別是集體用地住房的出租供應。”他說。
居住類權重在擴大
目前,全國包括房租在內的居民居住支出,是否已經成為居民最大的支出了呢?
國家統計局地方省市調查隊的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居住類消費包括房租支出、裝修支出、貸款利息支出、水電燃氣等支出,權重在20%左右是沒問題的。近年來居住消費權重上升較快,而食品消費權重則在不斷下降,從大趨勢來看,居住類權重與食品類權重差距大是肯定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為4063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8.5%。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269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9%。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多月以來居民在居住消費的支出權重,已經超過了食品,但是全年是否超過,還需要全年數據驗證。
但是,近年來服務型消費的權重都在快速增加,不僅是居住類,還有醫療服務、教育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因為居民收入提升,食品占整個居民消費的權重下降,居民開始享受醫療、教育、旅游等各項服務。因此食品價格漲幅雖大,對物價的影響卻在降低。
服務性價格漲幅不如食品價格波動大,因此整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會趨于穩定。“例如發達國家食品消費所占的權重更低,更能說明問題,由此來看未來消費物價難以大漲。”唐建偉說。
但是從支出看,服務業類消費增長迅速。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有捐分析指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煙酒占消費的權重)為28.5%,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主要是居民用于發展和享受型消費支出增速明顯快于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其中全國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支出分別增長12.2%、9.4%、17.4%,增速分別快于食品煙酒消費支出6.6、3.8和11.8個百分點。同時,食品煙酒消費價格指數低于總體消費價格指數對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繼續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居民享受更多社會化服務,全國居民人均家政服務支出增長38.7%,交通費支出增長24.1%,旅館住宿支出增長38.6%。
集體用地供應需加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城市居民居住類消費增長快。以北京為例,2018年1-3季度,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為10576元,同比增長19.0%,占全部消費權重為36%,遠遠超出人均食品煙酒支出5660元(權重為19.3%)的數字。
福州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劉福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居住類消費支出增長快,主要是房租上升快。而房租上升快與住房供應不足有關。很多城市限購措施出臺后,一些住房難以加快上市,而集體住房上市的速度還跟不上需求。
據了解,今年以來各地加快出臺了降低企業成本的措施,不少地方對大學生買房給以八折優惠,對工業用地實施七折優惠,對土地稅費減免。
另外,目前各地居民居住支出上升快,也涉及到水電燃氣成本,以及貸款利率上升、裝修成本上升等方面。從工業品價格看,今年以來石油、煤炭、鋼鐵等成為工業品領域價格上升最快的領域,對下游以及居民消費帶來了影響。住房限購和貸款利率上升等也加大了居民貸款支出。同時服務業價格上升快,也與各地戶籍政策存在限制,導致勞動力難以自由流動,農村居民在城市打工難以享受均等服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上升了4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廠價上升了24%,鋼鐵價格也同比上升了6.9%。而未來要遏制包括房租在內的住房價格快速上升,仍需推動土地、勞動力、石油、煤炭等系列要素的市場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近期像北京等城市房租漲幅放慢,與部門約談一些中介機構有關。一些中介機構高價圈占出租房源再轉手出租推漲了房租,未來要促進房租穩定,還是要有更多的市場主體能提供房源。除了正常的商品房供應,集體用地的房屋用于出租試點已經有進展,下一步關鍵是要加快推出這類集體用地的出租房源。記者 定軍 北京報道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