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兒童車廂不如引導“熊孩子” 對待“熊孩子”要理解和寬容
2019-01-23 09:45:41 來源:北京晚報
相信坐火車的人都遇到過“熊孩子”。或在車廂里追逐嬉戲,或哭鬧不止,影響其他乘客休息。多數情況下,沒人與孩子計較,就算提醒家長管教,往往也是無濟于事。
一年一度的春運已經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客運部主任黃欣在中國之聲《溫暖回家路》特別節目中,針對網友在火車上單設“兒童車廂”的提議,回應稱:“是不是需要把吵鬧的孩子集中在一個車廂,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會面臨類似的情況。也許還會有人建議,把喜歡看電影、喜歡聽音樂的各集中在一個車廂,這些建議對公共交通部門完善工作有很多啟發,也對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運輸人性化、精細化服務帶來新的挑戰。”
單設兒童車廂的建議,其實并非第一次。兩年前,某知名主持人就在微博上吐槽熊孩子以及他們爹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發出的噪音,并發出“中國高鐵為什么不可以有熊孩子和他們父母的專用車廂”的言論,但當時招致了輿論一邊倒的批評,認為不近人情,也不好操作。
單設兒童車廂,在高度智能化的今天,技術上似乎不成問題。但一節單列車廂就能解決“熊孩子”問題嗎?
的確,“熊孩子”吵鬧令人心煩意亂,把“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其他車廂旅客可以免受叨擾。但“熊孩子”畢竟是少數,因為一兩個“熊孩子”,就將其他孩子一同編入單列車廂,是否涉嫌歧視?同一車廂里那些安靜的孩子及其家長,就沒有享受不被打擾的權利?再說,在兒童車廂,“熊孩子”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大喊大叫了嗎?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每個人都是這么過來的,當過父母的人更容易理解這一點。所以,對待“熊孩子”,首先要理解和寬容。孩子再熊,也不能跟孩子一般見識。即便孩子在公共場合過分調皮,影響到其他乘客的權益,那也不能全算孩子的錯,而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孩子的父母未盡到管教之責。所以,遇到“熊孩子”搗亂,乘客要先向父母友好提醒,遇到父母不置可否,可再向乘務人員反映,一起善意引導。
畢竟,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是一個社會的基本禮儀,也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與其單設兒童車廂,不如讓“熊孩子”在車廂里接受公共禮儀的訓練。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