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業復工進行時:從“企業派車接”到“政府開專列”
2020-02-20 09:29: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每名工人進入車間都必須接受體溫檢測,并且連測3次未發熱才能放行。車間里約400名工人,再算上倒班的話,一名體溫檢測員每天要按動手中的測溫儀多達一兩千次。這多少有些麻煩,但眼下卻容不得絲毫馬虎。
這極富代表性的一幕出現在家電龍頭企業格蘭仕。當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眾多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正全力加快復工復產,以期最大程度減輕疫情對生產經營造成的沖擊,而政策亦在及時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2月17日,制造業大省廣東已多達2620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復工面超過50%,并正逐日大幅上升。作為全球性制造業集聚地,珠三角地區已有一批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相繼復工,迅速恢復動力和活力。
企業如何復工?2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赴佛山順德調研發現,眾多企業正采取多重舉措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員工返崗難、供應鏈不穩定和客戶信心波動等挑戰,比如不少企業采用專車等方式加快從各地接回員工,以縮小用工缺口;龍頭企業向配套企業提供防疫物資帶動產業鏈復工;出口企業則第一時間加強與海外客戶溝通,并以訂單交付能力穩定對方信心和預期等。
從“企業派車接”到“政府開專列”
佛山順德,中國家電之都。作為其中代表企業,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格蘭仕”)于2月10日復工,旋即進入繁忙生產的狀態。
疫情下復工,處處小心謹慎。人員進入廠區,一律檢測體溫和消毒,再進入車間、辦公樓等更密集場所還需再過一關。此外,全員實施健康檔案管理,并執行嚴格清潔消毒規范。經過嚴密的防疫把控后,數千名此時更尤為珍貴的一線產業工人相繼上崗,將這架龐大的企業機器開動了起來。
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該企業復工首日的復工率即70%,現已升至81%,并有望兩周內達到100%。
現場也可看到,該企業的元器件裝配車間里,工人正埋頭生產。“這個車間滿員要500多人,現在約400人,還缺一些但也轉動起來了。”該車間負責人熊智康說,格蘭仕員工主要來自兩廣,距離較近且受影響較輕,因此返崗率較高。
剩余部分主要受一些地方交通管控影響,對此格蘭仕也正采取應對舉措,包括派車接員工返崗。熊智康說,不少地方客車停運導致員工無法出行,也有員工需要企業幫助辦理出村證明材料。“我們還開發了專用二維碼,對接跟進每一個未返崗員工的情況,目前已經陸續派出了十幾輛大巴。”
“有條件包車的我們包車,如果(員工)真正有需要,我們專門包機,我們有條件的一定會去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做。” 梁昭賢說。
這并非孤例。珠三角制造業節后需大量人手,但疫情產生了限制,破解這一問題也就成企業復工的重要前提,不少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派車接人”。
從2月14日開始,廣東順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每天派出幾臺車,將位于廣西、江西、湖南的員工接回順德總部上班。該企業副總裁成再育說,這能很好地打通員工返崗的“最初一公里”,“包括與當地政府溝通報備,一路怎么往順德走,中間在哪里休息,我們都有一套系統方案,有序推進”。目前,該企業復工率為60%,產能恢復率為50%,并預計到2月底將分別達到90%左右。
不僅如此,2月18日廣東和云南兩地政府還協作開通首趟“返粵專列”,將496名云南籍務工人員送至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此前,廣東省共向云南提供了不同時段的企業空缺崗位多達11萬個。類似的勞務協作還將于四川等勞動力輸出大省開展。廣東省人社廳表示,這種“點對點”、免費“一條龍”無縫對接服務,既有效滿足廣東企業用工需求,又降低人員返程疫情傳播風險。
從調研來看,通過政企合力,珠三角制造業企業復工率有望逐步上升,多家受訪企業還表示,下一步全國交通的順暢亦將帶來有效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近年珠三角制造業掀起的自動化改造浪潮,亦使不少企業減輕了此次疫情下復工的勞動力緊張程度。熊智康表示,若非經過接近10年的改造,他所在的車間的員工需達1200人;成再育也表示,以焊接環節為例,原本一個機器需要一個工人,現在平均一個人可以操作6臺機器,“我們很慶幸從前年開始加大了這方面的研發改造”。
穩供應、保交付
不過,疫情帶來的沖擊是多方面的,員工到位也并非復產唯一要素。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順利復產還需有穩定的供應鏈予以支撐,并能綜合性在訂單交付能力上形成保障,以穩定需求端的信心和預期。這不僅考驗著企業對供應鏈的統籌掌握能力,也考驗著當前包括產能調度在內的應變能力。
對格蘭仕而言,一臺微波爐,只要缺一個部件就無法生產。但梁昭賢說:“格蘭仕不是一個簡單的整機廠,而是覆蓋了全產業鏈所有元器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制造企業,我們的自我配套能力很強,因此才能夠確保有效復產。”
熊智康進一步介紹,從2000年開始,格蘭仕就陸續實現微波爐生產的自我配套,從進來鋼材到造出微波爐,全產業鏈基本自給自足,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性較小。此外,擁有較高的通用化和標準化水平,節前的配件庫存較充足。
對順威而言,這一時間則正逢傳統行業旺季。成再育說,盡管部分供應商受影響,但供應鏈還算基本暢通。針對最主要的原材料,該企業在節前進行了充足備貨,并且正加強多方協調已穩定后續供應,旗下材料生產基地的產能已恢復至40%。“我們也給周邊配套企業發了幾千個口罩,幫助他們復工。”
另外,從銷售端來看,企業亦在逐步加快破解疫情帶來的不同問題。
仍以格蘭仕為例,梁昭賢說,該企業在疫情爆發后做的“關鍵的事”是,第一時間把外貿業務人員分派到全球各地與合作伙伴溝通交流,知會我國和企業的情況,“強調我們承諾的所有訂單都絕對有把握完成,也把我們企業應對的各種場景、細節跟全球合作伙伴作詳細陳述分析,公開透明”。
之所以如此重視,原因是格蘭仕70%的產品為出口。“海外合作方對我們有信心,訂單一個都沒少,還新增了一些。目前我們車間全都滿負荷生產。”梁昭賢同時表示,也希望更多國家和地區要加快恢復通航通關。
順威也有30%的市場在海外,但主要由位于泰國的生產基地提供,受影響不大。不過,作為塑料空調風扇葉領域全球“隱形冠軍”企業,順威是國內眾多家電、汽車、醫療設備企業供應商,復產對產業鏈有重要支撐作用。
一個直觀表現是,該企業2月4日提前復產,因為國內多家為武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提供醫療設備的企業,需要其緊急提供風扇葉產品供應,“形成一個巨大的拉單”。同時,該企業位于武漢的生產基地陷入停工狀態。
“對此,我們一方面努力恢復產能,但需要時間,而在產能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我們在極力做好全球8個生產基地之間的調度,包括將武漢的需求轉到周邊昆山、蕪湖等,或轉到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順德。”成再育說,后續隨著客戶相繼復產,該企業需要在供應上確保同步與緊密協調。
另一方面,企業對未來亦有信心。格蘭仕在抗疫宣傳海報的旁邊即張貼著工業4.0項目和芯片項目介紹。梁昭賢說,這些項目不會受影響,繼續推進,今年計劃至少新增投入100億元,計劃第一代芯片于4月、第二代芯片于8-9月投入市場,并稱“新一年再招聘1萬人,包括1000名工程師、1000名大學生,再造一個格蘭仕”,以及“不會裁員,原定工資增幅和福利待遇不變”。
成再育和公司管理層則正琢磨,受此次疫情影響,公眾對空氣消毒凈化產品的認知和需求明顯提高,這在未來是否會帶動其相關業務有更好增長?
關鍵詞: 珠三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