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偏好美元資產的壓力 海外基金看好中國債市 逆勢購買人民幣債券
2020-03-30 14:23:25 來源:中國基金報
盡管面臨偏好美元資產的壓力,3月份外資購買人民幣債券的勢頭仍在繼續。中國疫情防控先行一步,經濟有望率先復蘇,所有這些都促使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將中國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市場作為新的避風港。
自2019年3月以來,由于人民幣匯率穩定、收益率具有吸引力,中國政府債券每個月都出現資金凈流入。近期由于境外避險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中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實際上,不少境外主動資產管理公司債券經理增持中債的速度,遠遠快于指數的漸進納入方式。
過去4周,共有477億美元資金從新興市場撤出,相當于該行業管理資產的10.2%。新興市場債券在過去4年共計有1400億美元凈流入,最近資金外流相當已抹去了三分之一。
據了解,受美元升值影響,不少新興市場的幣種下跌幅度較大,加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可能加大,市場的避險心理加劇,從而影響了市場對新興市場債券的信心,短期內流出資金較多,拋售壓力導致新興市場債券大幅下跌。摩根大通硬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核心指數今年迄今已下跌10.9%。摩根大通本幣計價指數下跌14%。
不過,中國債券市場卻保持了相對堅挺。由于美聯儲開啟了無限QE,全球市場被注入大量流動性,而中國債券市場收益率相對較高,因而成為國際資本的青睞品種。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近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國債相對美國國債更具有吸引力。近期兩國10年期國債利差一度飆升至接近歷史高點,盡管后來有所回落,但仍遠高于5年平均值。對外國投資者而言,具吸引力的息差及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支撐中國國債前景。
國際投資者長期以來的一個擔憂是,人民幣走勢可能會侵蝕他們的債市投資收益。這取決于人民幣的貶值速度是否快于人民幣債券兌美國國債的升值速度。不過,最近人民幣波動是被動式調整,主要由全球美元流動性危機下,美元回流推動美元強勢走高導致。
今年以來,人民幣貿易加權指數穩步上升,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沒有像其他大多數貨幣那樣大幅下跌。中國人民銀行對每日人民幣中間價的調整也暗示了控制人民幣下跌的努力。
新冠疫情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債券的國際化進程。據了解,中國的“債市通”允許外國基金管理公司在沒有在岸交易實體的情況下,在中國債券市場進行交易。自去年4月彭博首次將政府債券和政策票據納入其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以來,流入中國的資金已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摩根大通在2月底開始了為期10個月的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其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指數的過程,但受新冠疫情影響,該行近日表示,該行將在3月底前將中國的權重維持在1%,并將在4月底的再平衡期內對未來的納入計劃進行重新評估。
市場也擔心,債市的國際化會加劇境外資金對市場的影響。不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占比不太可能超過5%至10%。在岸交易也缺乏做市商來促進買賣,銀行間市場的債券交易是直接進行的,相對流動速度較慢。
關鍵詞: 美元資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