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是誰提出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2023-01-06 20:51:53 來源:關注網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怎么回事?意思是: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
(相關資料圖)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
3、《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提議的原話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4、”在《武帝紀贊》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5、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
6、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7、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與歷代儒客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8、擴展資料:事件背景:西漢初年,漢高祖不喜儒學,使儒家的學術源流幾乎斷絕。
9、博士制度雖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數不多,且僅具官待問而已,在傳授文化方面難以起多大作用。
10、惠帝廢《挾書律》,使諸子學說復蘇,其中儒、道兩家影響較大。
11、在學術思想發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黃老無為思想為漢初統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種不問流派的思想家也都樂于稱說黃老之言。
12、文、景時期,出現了由無為到有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變趨勢。
13、舊秦博士伏生出其壁藏《尚書》二十八路,文帝派晁錯從其受業。
14、此時。
15、博士之數達到七十余人,百家雜陳而儒家獨多。
16、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
17、《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提議的原話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18、”在《武帝紀贊》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19、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
20、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21、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與歷代儒客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22、擴展資料: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23、這一政策幾乎為以后各代統治者所遵奉,長達兩千年之久,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
24、對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古代史學家多認為是漢武帝與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個是為了建立大一統帝國的需要,一個是出于爭奪學術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問,一拍即合。
25、其實,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和其他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一樣,都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只要深入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細加鉤沉比勘,就不難揭示其事實真相。
26、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漢武帝開始圖形。
27、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原貌。
28、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29、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30、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來的,意思是廢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學說。
31、以后,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學說,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法律。
32、獨尊儒術之后,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確立是到了隋唐時期。
33、就是字面意思,只認儒家思想。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