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債務違約風險迫在眉睫 阿根廷經濟前景堪憂
2020-04-23 14:18: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各國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拉美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19日表示,阿根廷已處于“事實違約”狀態,提出債務重組,主權債務違約風險迫在眉睫。
據路透社報道,阿根廷4月22日需償付一筆約5億美元的債券利息,如無法償付且在30天寬限期內沒有提出可行解決方案,阿根廷將在5月22日正式違約。
阿根廷政府17日曾提議,以更低利率和更晚到期的新債券置換現有大約650億美元外債,以避免再次違約,并給債權人20天時間審議方案,但持有大部分阿根廷債務的三個國際債權人團體20日幾乎同一時間發表聲明,拒絕阿方提議。方案遭拒的主要原因是債權人認為,阿根廷在債務重組過程中奉行“單邊主義”,沒有給出可行方案,將使國際債券持有人“不合比例”地承擔阿根廷經濟調整的成本。
對于阿根廷而言,疫情對其本已處于衰退中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18和2019年,阿根廷經濟分別下降2.5%和2.2%。經合組織早在今年三月初就認為,該國經濟今年將會持續衰退,預計GDP下降2%。3月中旬,阿根廷宣布進入國家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及強制社會隔離措施后,經濟幾近停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20年阿根廷經濟將萎縮5.7%。
目前,阿根廷債務、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農產品出口對于阿根廷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國的農業及畜產量出口創匯約占年度出口總值的70%到95%。由于疫情限制了境內物流和港口活動,阿根廷出口受到嚴重沖擊。據媒體報道,阿根廷農產品3月出口凈收入為10.64億美元,同比下滑6.9%。疫情沖擊加劇了阿根廷本身通過貿易順差積累外儲能力的不足。
阿根廷就業問題也十分突出,去年失業率達到兩位數。去年12月,阿根廷新政府不得不通過總統法令宣布進入為期180天的就業緊急狀態。而疫情卻使就業矛盾更為尖銳。阿根廷經濟學家福斯托·斯波托爾諾認為,疫情過后部分企業將無法重新運轉,“有些人會永遠失去他們的工作”。
另一方面,阿根廷貨幣長期貶值,資本外流現象比較嚴重。IMF指出,自去年7月份以來,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已貶值超過40%。貨幣對外貶值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阿根廷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通脹率達53.8%,為28年新高。經濟師們曾預期,阿根廷2020年通脹為42.2%,現在看來將超過這個數字。
事實上,在疫情發生前,阿根廷就已經深陷債務泥潭。據阿根廷國家統計與普查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阿根廷外債累計達到2776.48億美元,2020年到期的債務為210億美元,而其外匯儲備僅為448.48億美元。阿根廷外債中,政府部門債務占比高達62%,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很高。4月6日,阿根廷已宣布延遲償還總額約100億美元的公共債務。
早在今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警告,阿根廷需要通過債務重組保持其公共債務可持續性。
政府財政支出缺乏理性,赤字和債務居高不下,被迫大量舉債,已經形成惡性循環。阿根廷如果發生債務違約,不僅使私營部門和政府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和議價能力更為薄弱,還將加劇阿根廷現有的經濟困境,加劇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經濟前景堪憂。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