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宇經濟進入“百花齊放”新階段,各地如何創新發展重塑中心城區競爭優勢? 微資訊
2023-07-06 13:12:48 來源:封面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樓宇經濟,被稱為城市中的“垂直印鈔機”“空中聚寶盆”。在每一寸土地都變得稀缺的現代化城市,這種高度集約的新經濟模式,體現著城市的發展能級,也代表著城市的發展質效。
當前,中國樓宇經濟已經進入到全國各地百花齊放的階段。如何以樓聚產、以產興城,前瞻謀劃產業定位?
7月5日,中國樓宇經濟沈陽大會開幕。本次大會由沈陽市商務局、和平區人民政府、集群智庫共同主辦,來自全國的樓宇經濟的專家大咖、知名企業齊聚和平,共話樓宇經濟創新發展之路。
集群智庫與和平區人民政府簽約共建全國首個樓宇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并舉行啟動儀式。在城市格局從主城單核演進到多中心多組團、商務樓宇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時代的今天,中國樓宇經濟發展正處于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的重要轉折點,區域競爭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和平區打造全國樓宇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就是要做好存量的文章,探索產業治理的新機制、產業組織的新生態、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產業增長的新動能,通過打造樓宇經濟3.0階段的標桿樣板,為全國大城市中心城區的轉型發展探索經驗、貢獻案例。
集群智庫院長匡洪廣現場發布了和平區“3+8+N”樓宇經濟頂層設計。匡洪廣表示,和平區通過創新特色樓宇和產業社區的產業治理模式,促進產業集聚和內生發展,徹底解決產業生態和產業根植性不強的問題,跳出拼價格、拼補貼、同質化競爭的惡性循環,堅持全區一盤棋,堅持集群發展、錯位競爭、優勢互補,構建產業社區“內部協同、一致對外”的競爭格局,把“4+1”產業精準落位到特色樓宇和產業社區上,構建“產業社區—特色樓宇”的垂直空間體系,形成“一個產業社區就是一個主導產業,一棟特色樓宇就是一個細分產業”的樓宇經濟格局,每個產業社區和特色樓宇突顯產業標識,聚焦定位精準畫像匹配資源,引入頭部企業,實行產業鏈招商,打造完備的產業生態圈,構建有效支撐沈陽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樓宇經濟布局。
在“向天借地”發展樓宇經濟方面,成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并通過標準化建設和創新性實踐,取得了一系列高質量發展成果:一是產業集聚功能彰顯,二是經濟效應提升顯著,三是創新創業活力迸發,四是行業影響力不斷飆升。
從數據上來看,成都5000平方米以上商務寫字樓780棟,總存量8514萬平方米,其中,超甲級24棟,面積超 過200萬平方米;甲級50棟,面積超過250 萬平方米;專業(特色)樓宇 110 棟,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全市超甲、甲級和專業(特色)樓宇存量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規模僅次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居全國第五。納稅貢獻超過1億元的商務樓宇超過120棟。 “5+2”區域5000平方米以上寫字樓數量占到全市總數的93%。
據悉,全國樓宇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是集群智庫組織實施的一項全國性、常態化的共建工程,主要內容是以樓宇經濟創新發展重塑中心城區競爭優勢,重點選擇一二線城市代表性中心城區簽約共建。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