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智慧原文(學問與智慧) 世界微資訊
2023-03-01 14:02:07 來源:關注網
1、學問(learning)與智慧(wisadom),有顯然的區別。
2、學問是知識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
(相關資料圖)
3、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煉鋼的電火。
4、學問是寸積銖累而來的,常是各有疆域獨自為政的。
5、它可吸收人生的興趣,但是它本身卻是人生的工具。
6、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想,一種遠瞻;它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射性;它是從人生深處發出來的,同時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
7、 有人以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學問淵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會貫通,舉一不能反三,終身都跳不出書本的圈子,實在說不上智慧二字。
8、這種人西洋便叫做“有學問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國便可稱為“兩腳書櫥”或“冬烘先生”。
9、反過來說,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
10、有一種人,讀書雖然不多,但他對于人情事理,都很通達,憑借經驗,運用心得,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沒有智慧嗎? 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11、有許多人從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窮年,找不到問題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結果,縱有結果,亦復無關宏旨——這便是由于沒有智慧。
12、而有智慧的人則不然,他縱然研究一個極小的問題,也能探驪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問題雖小,而其映射的范圍,卻往往甚大。
13、譬如孟德爾(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遺傳的定律,奠下了遺傳學和優生學的基礎,就是一個例子。
14、再說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
15、在達爾文以前,何曾沒有富于學問的生物學家,看見過海邊的蚌殼、山中的化石、類人的猩猿、初民的種族?何以不能發現物競天擇、最適者存的天演公例?等達爾文發現以后,赫胥黎慨然嘆曰:“這個道理,傻子都應該知道,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當代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人稱他為牛頓后第一人,他的相對論是科學上一個稀有的創獲,但是他自己卻對人說:“我的發明其實很簡單,只是你們看不見罷了!”他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便是他的智慧過人之處。
16、你已經知道很多東西了,我們說你很有學問,這主要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即你學習的結果是學會了很多東西,所以有學問如果你本來有很多東西不知道,但通過學習,非常快的就理解并掌握了這些東西,我們就說你非常聰明,這主要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上,即你學習能力比較強,速度快而智慧是一個比較隱性的東西,和聰明又有所區別。
17、比如一個人看著傻傻的總吃虧,我們可能覺得他比較笨。
18、但在關鍵問題上他又非常清楚,而且因為平時人緣不錯,很多難關都有眾人相助,得以輕松度過,我們就說這個人是大智若愚,其實內心很有智慧~~所以智慧是一種大的人生態度,我覺得你問的可能更像是學問和聰明的區別,也就是已有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區別。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